ay004

自行車這一兩年成為大熱焦,「Giant」(巨大)與「Merida」(美利達)單車雙雄在今年底,前者在第三季淡季營收打破年初旺季,後者單月營收才剛剛打破歷史紀錄,加上電動車的題材,兩廠皆後續看俏,精彩還在後面!這兩家自行車廠在國際間具知名度,尤其在單車界,誰不知道它們?這是亞洲工廠的夢想

我們在挑選產業研究時,特別想看一看自行車的產業,看看這樣的國際級廠商,在面對他們的國際客戶、作「海外行銷」,最近都在做什麼

首先,和所有運動品牌的大廠,這些自行車品牌似乎都會「贊助」外國車隊以及外國選手,該去的展也會去,大約就是這個樣子。這些資訊,全部又整合到了它們的「官網」──Giant的官網「giant-bicycles.com」和Merida的官網「merida-bikes.com」,兩者不但域名取得像,以都以文章為主,上面有車隊、賽事的一些新資訊(寫成短文)及基本的公司介紹、產業介紹,頁面可以做各國語言的轉換。如果查一下Alexa公開資訊,會發現Giant官方網站排行2萬7千名左右,在Google Trends上面也還「畫得出來」,上上下下一番,而美利達在Alexa則排行18萬名左右。

重點來了──

Giant和Merida不約而同的將「facebook」的連結,放在「最顯眼處」(Giant放在國際版的正右方,Merida放在國際版首頁的右側),連同YouTube或twitter的連結,可見兩家廠商對「facebook社群行銷」的重視度!

我們來看看兩家經營的狀況──

首先,「Giant」(巨大)的「Giant Bicycles」粉絲專頁可能是經營著海外facebook最佳的案例之一,粉絲數有25,792人,以英文文章為主,寫作者透露著熱情的語調,卻不失專業與專注。每一篇都是在update各項Giant運動員的最新賽事,有照片絕不吝給,回應度有些低,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近五篇來最高點為週日的一個賽事的相簿,共177人說讚,而平均則有大約50~70人說讚,有些不穩定,只有十幾人說讚,除了取題外,或許和操作者似乎一天po不只一則有關,與其稱之「產量不穩」,不如說是「自然流露」,隨便一句「Happy Halloween」, 我認為,Giant與Facebook粉絲之間的關係處理得「恰得其分」。有趣的是,Giant這個專頁可能並沒有花多少成本在經營,除了相當不錯的文字操作之外,Giant粉絲專頁幾乎不見任何自製的campaign宣傳活動,它只使用了美國罐頭行銷廠商之一的Involver的YouTube影片嵌具來嵌入一些Giant的影片,如此而已。另外,Giant這麼多影片,的確也在YouTube上面開了一個行銷頻道「RideGiantBicycles」,只是粉絲數就只有551人而已。由此可見,Giant的粉絲專頁雖然有不錯的文字操作者,但目前還沒有為著facebook舉行過中型以上的行銷活動,可能是還在測試粉絲專頁、觀望中--

再來到Merida的「MERIDA BIKES」粉絲專頁,這個專頁同樣從官網連結過來,一進去卻全都是講「德文」(美利達於1988年便於德國成立子公司),目前粉絲總數為1117人而已,沒有用心經營。不過,另一角度看,這個德文團隊相當努力,為MERIDA開了twitter微博帳號,有107個粉絲,也開了一個YouTube頻道,只有208個粉絲,直接取名為「德國Merida」,「由德國工程師所開發,台灣夥伴所建造,然後由Multivan Merida Biking Team所測試」。後者這個車隊,本身也有facebook粉絲專頁,以及一個twitter帳號,粉絲數有341人。我認為,無論德國是多麼重要的據點,Merida只有德文的專頁,相當可惜!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Merida竟能以社群網站們來如此「深入」德國,如果以同樣的方式來「深入」其他國家,會是相當有趣,和Giant粉絲專頁以英文跑遍全球,或許Merida在深耕在地網路,是它厲害的一點。

至於其他廠商在facebook上面的表現,我最喜歡的是「Dahon」,有好幾個相關的facebook粉絲專頁,官方的「Dahon Folding Bikes」,粉絲數4千多人,寫文以英文,內容偏向單車世界的各式各樣的新聞、寰宇搜奇,和Giant、Merida以它們產品及賽事、車隊的主軸有所不同,而回應狀況尚可,最後五篇最高互動總數(回應數+讚數)為25個, 平均互動數大約是15~20左右。另外,像是「KHS」(功學社)也有好幾個粉絲專頁,粉絲最眾的是「KHS Bicycles」,共有2936位粉絲,左邊的logo圖還特別強調在官網有可能贏得一輛KHS的單車,只是疏於經營,曾長達三個月不貼文,最近才又「活起來」。另外可以參考的是另一單車品牌Bianchi的facebook專頁,也是頻繁貼文,互動數還不錯,雖是義大利品牌但貼文與迴文都維持以英文為主。不過,若真正計較那幾百、幾千個粉絲的「差異」的,這些單車品牌中在facebook上面目前做得最好的應該是「Fuji Bikes」(富士),這間發緣日本、於台灣製造的單車品牌,目前有6300多個粉絲,文章多是活動宣佈而已,但很巧妙的與粉絲做一些互動小遊戲(沒送贈品所以沒關係),譬如這一篇請大家為新的Fuji單車命名,一篇就有107個回應,網友紛紛的提出了有創意的名字。

多年來,我們的夢想就是透過facebook,將亞洲的品牌宣傳到全世界,「總公司」雖然有各地的經銷商幫忙,但,還是希望從總部這邊,可以run一些「直接面對海外客戶」的行銷活動,從前總部就只能以「關鍵字廣告」來遙控全球的消費者,現在,有機會以「facebook」來做到(它的使用者夠多、夠廣、亦可下分國的廣告),單車已經率其他亞廠之先,做到國際知名度,但回頭看它們經營全球facebook的模式,似乎都還在「起步階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ood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