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傳統的行銷是非常簡單直接,我們每天上學上班的時候都會見到。傳統行銷通常會聚焦在給消費者的直接訊息,尤其是主要目標族群。比如說,女性化妝品品牌就會採用他們目標消費者相同年齡的模特兒來做海報或是拍廣告,然後聚焦在為什麼這些產品可以改善他們的生活。

在一張照片或是電視上的30秒廣告裡,它對他們想要抓住的觀眾人口準確地行銷。

而現在有了網路,Facebook、Twitter和各種社交媒體,新世代的行銷把這個觀念應用的更徹底。他們現在可以精準的針對不同性別、年齡、種族和收入,讓行銷活動更像是一個精確規劃的軍事行動。

但其實說到底,這依然是遵循著相似模式的傳統行銷,就是發送關於產品的訊息給目標族群。

事實上,這世上的行銷活動有99%是圍繞著這個簡單的法則在進行。

所以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個問題:萬寶路、花花公司和哈雷機車有什麼共同之處?

我有一個哈佛商學院的教授,他在品牌行銷研究領域可能是最受愛戴和最有名的學者之一。我們花了整整80分鐘來分析這三個品牌的行銷革命。

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廣告海報。如果你有印象的話,幾乎每一個萬寶路香煙廣告都有類似的畫面:一個 萬寶路牛仔,永遠都是孤獨一人,身處於美國曠野中,穿著厚重粗礦的牛仔褲,帶著牛仔帽;他的男性剪影永遠都暗示著太陽要開始落下,他若有所思的凝視著地平 線,他的馬則在後方不遠處。有時候,整個廣告你甚至看不到一跟香煙。

再來看看花花公子。如果你看過稍早一點的行銷活動,跳出來的第一個形象不是無緣無故的性和裸露。而是它的創辦人Hugh Hefner的形象:富有、成功,永遠被年輕貌美看起來很開心跟他在一起的女性圍繞著。他是在販售像007一樣的生活。

最後是哈雷。年輕叛逆的騎士,反抗所有家庭、法律和社會的期望,帶著他性感但安靜的女性伴侶,一同騎向夕陽,從來不在乎這世界會怎麼想他。他們骯髒、狂野、年輕,而且他們不在意世界其他人。

他們有什麼共同之處?如果傳統行銷是是規定我們用一套簡單的策略來將我們的產品販售給會買這些東西的類似的人,那這些品牌就是採用完全不同方式的行銷手法。

他們策略性,刻意的對一群根本不存在的族群行銷。

他們自己也知道這回事,因為這就是讓這些品牌如此特別的地方。

如果有些外星人跑來地球,對地球文化和行銷全然陌生,僅是簡單用這三個行銷廣告來看人類社會的模樣的話,他們可能會認為:

每一個25到45歲的美國男性都很酷、騎馬,不需要朋友,不需要守法、有教養或是穿著像是辦公室白領等社會禮節。

每個花花公子讀者一定都擁有20個房間的豪宅,同時擁有5個20歲的美麗女友,非常有錢可以負擔外國進口車、長假和雞尾酒,即便他看來從不需要工作。

如果你相信你在哈雷機車廣告裡面看到的一切,那你應該會覺得21世紀的美國不會再有政府,沒有警察,而每個單身年輕男人都在空無一人的高速公路上騎著哈雷機車。

我們老實說吧,這些形象根本不存在。這和傳統行銷完全是反向操作,因為這些公司知道,對他們知道的消費者做行銷是一種迷思。但他們持續對這種打造出來的消費者做行銷,假裝他們存在,因為逐漸地,這些虛假的生活型態會吸引真正的人。

拿這些產品真正的消費者和廣告來做對比。誰是萬寶路最大買家?是那些可能從來沒見過沙漠也從來沒騎過馬的年輕人,但是很渴望掙脫他們過度保護的父母,想要冒險地在這世界漫遊。

誰是花花公子最大消費者?是溫和世故真正擁有時尚麻豆女友和豪華轎車的富翁,還是待在家中電腦前,不喜歡外出社交的宅男?

在美國,你最常看到騎著哈雷是哪種人?25歲還拖著一頭長髮的年輕人?

不,通常是50來歲,頭髮微禿、中年發福有家室的男人,可能有中年危機,但依然渴望能有「哈雷式」生活。

有個有趣的歷史事實:萬寶路在1924年創始時,是一個針對女性的品牌,因為它的形狀比較女性化。這直到1950年代才改觀,因為當時是第一份抽煙會導致肺癌的研究報告出爐,於是公司決定要徹底重新將品牌定位為主打男性,因為男性會擔心肺癌但不會承認。

知名的芝加哥廣告人Leo Burnett想出了萬寶路男人這個點子,一個謹慎沒有提到任何關於健康風險,而是打造一個真正男人應該要有什麼形象的廣告。到了1954年,萬寶路變成全世界銷售第一的香煙。

時至今日,我們全都是行銷活動的奴隸。如果我們仔細研究拆解這些全世界大公司中持續進行,讓他們可以從你的口袋挖出更多錢的心理遊戲,你會非常震驚且難過。因為所有人都想要只靠著購買一個產品,就能夠更有自信、安全感、獲得一種認同感,或逃離每日的困難。

下次當你抽著萬寶路,覺得自己像是個粗礦的牛仔,不害怕任何現代生活的危險,想要跟壞人對決,來個英雄救美時,記得這件事:

萬寶路本來是女性第一品牌。

還感覺很有男子氣概嗎?

arrow
arrow

    goodg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